2024年11月4日,在中国首都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空间利用技术与工程中心,研究人员检查了神舟十八号宇宙飞船带回的空间站实验样本。(中国科学院空间利用技术工程中心/新华社讲义)
11月4日,中国空间站第七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八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共包括55种科学实验样品,涵盖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燃烧科学等领域的28个项目,总重量约34.6公斤。是否存在星际生命传播的可能性?
太空养殖对脊椎动物有什么影响?考虑到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空间利用技术与工程中心(CAS)的研究员最近收到了一组生命科学实验样本,并正在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太空观察家表示,太空生命科学研究在人类成为星际物种的旅程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公众对生命本质的理解,还可以促进新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此外,中国宇航学会高级会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教授康国华告诉《环球时报》,长期太空实验为未来的太空居住和生命支持系统提供了科学基础。中美在空间技术应用方面仍存在差距。然而,中国拥有后发优势,使其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康说,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中国空间站将欢迎更多的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研究,并必将在未来20年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太空中生存
在返回的样本中,有215种极端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在极端环境中生存(或在某些情况下茁壮成长)。CAS西北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高森告诉《环球时报》:“它们不仅能适应一种特定的极端条件,而且对各种因素都有很强的抵抗力,使它们能够在高辐射、低温和其他条件下生存。研究这些微生物有助于我们了解生命在极端环境中的表现。”。
张指出,将这些微生物带入太空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它们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能力。通过将它们暴露在太空的辐射和微重力下并观察它们的存活时间,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生命在行星之间传播的潜力。他补充道:“这与地球上的生命可能起源于其他天体的假设有关。”。这项研究也有助于行星保护。张说:“在深空探测任务中,科学家必须确保地球上的生命不会无意中转移到其他天体并污染其原始生态环境。
例如,在火星探测中,防止地球微生物的污染至关重要。”。需要进一步的测试和分析来评估实验结果。除了研究极端微生物外,神舟十八号任务的另一个亮点是今年四月在飞船上发射的“第一条鱼的冒险”。该实验使用斑马鱼和角藻,是中国首个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这个小型水生生态系统在中国空间站上成功存活了44天,比实验的设计寿命长了14天。
在任务期间,宇航员发现斑马鱼在微重力环境下表现出异常的定向行为,如倒立游泳、旋转和盘旋。《科技日报》11月6日援引CAS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显元的话说,这项实验标志着中国在脊椎动物太空培养方面取得了突破,揭示了太空环境对斑马鱼行为的重大影响。张说:“接下来,我们将对返回的样本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希望对太空环境中水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机制有新的认识。”。
表演加强
来自中国东部江西省遂川县的农民王头生在今年4月清明节前后完成播种后,比平时更频繁地检查他的荷花的生长情况。“看,叶子已经发芽了。通过精心管理,今年的收成是有保证的,”王自豪地对中央电视台记者说。这些莲子已经到太空去了。“它们确实与普通的不同;每英亩的产量翻了一番,味道更甜,”王热情地分享道。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表现优异的“太空莲花”目前占全国白莲种植面积的80%以上。
空间诱变育种已成为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自1987年第一株植物被送上太空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3000多次太空育种试验,产生了260多个批准的主粮品种和数百个蔬菜、水果、林业和花卉新品种。中央电视台报道称,这导致粮食产量每年增加20多亿公斤,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0亿元。航天育种高级工程师张传军说,航天育种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他告诉《环球时报》,最初的方法是将种子送入太空,将其暴露在太空环境中进行突变,然后将其带回地球进行种植。然而,现在研究人员正试图在太空中完成整个生长和繁殖周期,例如从种子到种子种植水稻和水芹。张说:“这些实验生产出了性能更好的作物,例如,太空米的含糖量是普通米的六倍。”。事实证明,不仅植物在太空环境中生长得更好,动物在太空旅行后也可以活得更久。
张说,对小鼠的相关研究表明,某些细胞可以在微重力下延长寿命。张指出:“这一发现可以为延长人类寿命提供见解,因为研究表明,将这些细胞特征应用于人类可能会使预期寿命延长1.5至2倍,对生物学和医学具有重要价值。”。